首頁 > 好文分享 > 創新創業
服務業與製造業,是兩個完全不同形態的產業,但最近卻有不少交集。
製造專業的台積電連續有蔡力行、陳俊聖兩人轉戰中華電信和宏碁,向服務業、品牌發展;本土的全聯和85度C,找上有經營國際通路經驗的統一超前總經理徐重仁和前營運長謝健南,拉高通路服務層次、接軌國際市場。
昨天,鴻海宣布聘請中華電信前董事長呂學錦,專攻未來4G服務技術。
從硬體轉軟體,從製造到服務,從本土化到國際化,企業老將面對轉型挑戰,產業面對觀念改革。人與產業都想從此「轉骨」,在馬年展現一股新氣象。
台灣服務業產值占GDP比重近七成,但講到服務水準,總與「國際級」有一段距離,最大問題是「服務還不到位」。
要維持流程順暢和品質,是服務業要向製造業「借將」之處;而製造業已面臨成長瓶頸,要轉向服務業,得學習放下一板一眼,找到「服務人」的彈性,客戶不是生產線,學會客製化,製造業才能轉型。
兩大類型產業人才大交流,最重要的是帶動從業人員觀念革命。
台灣許多服務業獲利或許不差,但各種細節不到位,影響更上一層樓的能力。如今老將們要用多年經驗與能力,讓服務業、製造業轉型,若成功,將是台灣產業之福。